-
- 學校介紹
- 招生簡章
- 專業&學費
- 在線報名
香港嶺南大學于1888年始創于廣州,后逐漸發展成為中國南方著名的大學。解放后,內地高等院校進行調整,嶺南大學于1967年立足香港。嶺南大學肩負著在香港推動博雅教育的特殊使命,并矢志成為一所國際馳名且具備香港特色的博雅大學。
嶺南大學 Lingnan University(簡稱嶺大)位于香港屯門虎地,青山公路嶺南段。
2 項目背景 當今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原動力,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化”信息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重塑著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各國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和全球治理體系,進而對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演變發揮重要作用。數據顯示,全球將絕大多數的工作崗位正面臨轉型升級。從全球來看,數字經濟持續推動全球產業升級發展,美中德日英法六國數字經濟規模都超過萬億美元,世界主要國家紛紛制定數字經濟產業促進國家戰略。
從中國來看,未來十年是中國數字經濟加速發展的黃金十年。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2年)》,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45.5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6.2%,占GDP比重達到39.8%。預計到2030年中國數字經濟在GDP中的占比將接近77%,達到153萬億人民幣的規模。
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指出“迎接數字時代,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推進網絡強國建設,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并從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營造良好數字生態等方面確定了具體任務和工作重點。國家主席習近平也一再強調要“順應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趨勢”,“激發數字經濟活力,增強數字政府效能,優化數字社會環境,構建數字合作格局,筑牢數字安全屏障,讓數字文明造福各國人民,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當前,如何以“數字化”技術引領產業創新發展,如何以“數字化”技術重塑經濟發展模式,如何以“數字化”技術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如何以“數字化”技術促進保障和改善民生,如何推動全球數字化合作,已經成為新時期中國發展的重要戰略。
3 舉辦單位 主辦單位 ◆嶺南大學
嶺南大學,作為香港政府資助的八所公立大學之一,以其中西博雅教育傳統及優質全人教育聞名。自1967年復校以來,嶺大一直致力提高教學及研究水平,推動學習者發展全方位才能,以原創性的研究和知識轉移貢獻社會。
嶺大在2015年被《福布斯》評為「亞洲十大頂尖博雅學院」之一
2021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學影響力排名中的「優質教育」名列全球第三
2022QS世界大學排名,嶺大在「國際師資比例」占第33位
◆商學院
嶺大商學院為全球數字經濟與治理工商管理博士項目的主辦單位,學院獲得國際商學院促進協會(AACSB)的學術權威認證,成為占全球僅5%最頂尖的大學管理學院之一。
學院設有會計,財務及保險,電腦及決策科學,管理,市場及國際企業
等五大學系,提供全面的學士,哲學碩士,哲學博士,和修課式研究生課程,內容涵蓋商學研究的各個方向,切合不同商務專業的需要。學院還設有香港商學研究所,協助學系同仁進行跨學科的商學研究,并積極促進知識共享及技術轉移,將研究成果廣泛應用于社會。
2023年中國最佳商學院排名
在Research.com最新公布的2023年中國最佳商學院排名中,嶺南大學商學院在中國大陸、香港、臺灣和澳門的大學中排名第8位,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稱贊的成就。
學術支持單位 ◆嶺南大學研究生院
嶺大研究生院提供高質素的課程,并以比較視野和國際學習體驗作為課程重點;嶺大的研究生可把握機會參與不同地區及國際性的研究活動、與頂尖學者和社會領袖交流,在學習上融合理論與實踐,從而獲得豐富的學習經歷。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與教學發端于20世紀初,曾為中國社會科學的創立與發展,中國政治、經濟和社會建設做出卓越貢獻。2012年,在清華新百年的起始之年,為更好地推進學科建設和服務中國社會發展,在原人文社科學院基礎上成立社會科學學院。學院秉承“古今貫通、中西融會、文理滲透、綜合創新”的學術傳統;倡導運用現代科學的思想和方法探討政治、經濟和社會現象,努力引領和推動形成基于中國經驗的社會科學新理論與新方法,為應對重大社會挑戰提供新思路。學院設有社會學系、國際關系學系、政治學系、心理學系、經濟學研究所,同時下設多個跨學科非實體研究機構和計算社會科學、實驗社會科學兩個科研平臺。目前學院著名教授有:傅瑩(兼職)、李稻葵、李強、孫立平、閻學通、彭凱平、劉濤雄、蔡繼明、何茂春、湯珂等。
其他支持機構 ◆數字中國研究院(福建)
“數字中國研究院(福建)”(簡稱為“數研院”)是在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工信部以及福建省政府的支持下,于2018年4月召開的“第一屆數字中國峰會”期間成立,其前身為成立于2001年的“福建省空間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圍繞“服務數字福建,助力數字中國,智創數字未來”的使命,數研院在數字經濟、電子政務、數字文化、智慧社會和數字生態等領域開展工作,是一個集智庫研究、數字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以及教育與培訓一體化的產學研用融合的新型機構,旨在為加快建設數字中國、發展數字經濟、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縮小數字鴻溝、實現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貢獻福建智慧與中國方案。數研院設學術委員會,由國家和有關部門的領導、著名院士以及相關領域的著名專家組成,為研究院的方向提供學術指導。
◆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
數碼港為一個創新數碼社群,匯聚超過1,500間初創企業和科技公司,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全資擁有的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管理。數碼港的愿景是成為數碼科技樞紐,為香港締造新的經濟動力。數碼港致力培訓科技人才、鼓勵年輕人創業、扶植初創企業,創造蓬勃的創科生態圈;透過與本地及國際策略伙伴合作,促進科技產業發展;同時加快公私營機構采納數碼科技,推動新經濟及傳統經濟融合。數碼港致力促進金融科技、智能生活、電子競技/數碼娛樂及網絡安全科技應用,并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及區塊鏈科技發展,帶領香港成為智慧城市。數碼港擁有專業團隊,竭盡所能提供全面增值服務、頂尖科技設施以及共享工作間,以支持科技社群發展,成為香港數碼科技業的旗艦。
◆金融科技創新聯盟
聯盟是由數十家金融科技領軍企業共同發起,自愿加入的開放型、新型政產學研金協作組織。聯盟設立了專家智庫,設有聯盟秘書處、金融云計算、金融大數據、金融區塊鏈、金融智能、金融分布式架構、金融網絡安全、普惠金融、供應鏈金融、教育培訓等專業領域工作機構。中國工商銀行擔任聯盟首任理事長單位。金融科技創新聯盟作為金融科技核心企業的協同創新推進聯合體,立足社會發展與成員單位創新實踐需要,集聚政產學研金等各方力量,致力于支持金融科技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和商業模式創新,促成跨界跨境合作;致力于加強金融科技理論、政策、策略、方法、案例等重點問題研究,促進各方智慧共享;致力于促進金融科技前沿和關鍵技術創新,突破難點熱點問題。
4 專家寄語 數字化信息技術是推動人類文明以至國家工商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企業管理者具有數字化的管理技巧及思維,方能掌握世界脈搏,領導團隊創造輝煌。作為中國首個跨學科的工商管理博士學位項目的主辦單位,嶺南大學同寅慶幸能與國內外頂尖大學和機構合作,匯集各方學術優勢及技術、權威教師團隊、廣闊的科研及業界網絡,并糅合中港兩地經濟及政制特點,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善用科技、敢于創新的工、商、政、研領袖。
——莫嘉豪教授 嶺南大學副校長及研究生院院長
影響企業發展的宏觀因素主要包括全球化發展,數字經濟及公共政策與社會治理這三方面。作為成功的企業管理人員,不僅要掌握微觀管理知識,還要對宏觀政策,社會發展以及經濟動態有著深刻解讀。全球數字經濟與治理工商管理博士項目提供中國最有國際水準的管理學博士項目,歡迎具有家國情懷、對知識和學問有敬畏之心的社會精英,共同探索管理的實踐與理論。
——冷明明教授 嶺南大學商學院院長
當前,人類社會正步入后信息化時代,數字化浪潮迎面撲來,迅速改變著人類的生活與生產方式以及社會組織形態。電子政務、智慧社會、數字經濟、數字文化與數字生態文明建設蓬勃發展,勢不可擋。特別是數字經濟已成為全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互聯網、物聯網、云技術、5G以及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日新月異,推動社會治理、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的深刻變革。因此,加強對全球數字技術發展與數字經濟治理的研究以及全球勝任力人才的培養,既符合中國參與乃至引領數字時代發展的現實需要,更具有助力國與國之間合作共贏發展強大、貢獻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意義。
——何昌垂院士 數字中國研究院(福建)執行院長
當今時代正處于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當中,而其中以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量子信息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為主的數字化技術變革成為主要戰場,而數字技術和應用領域的人才培養尤為關鍵。全球數字經濟與治理工商管理博士項目旨在匯聚全球數據、全球向度、全球動力和全球對話,打造全球數字治理的戰略資源開放和協作平臺,打通國內國際兩個網絡,培養和賦能復合型數字治理領軍人才。
——趙可金教授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
5 學員感言 嶺南大學及其商學院具有遠見卓識地創設了這個有著時代意義的DBA in GDEG項目。此項目給予我學習及探索全球數字經濟和治理這個新時代課題的機會,值得我珍惜和奮發努力。在我獲得錄取通知書以來,我愈加感悟了人生價值的升華和社會責任的擔當:為企業發展而學,為時代擔當而學。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作為一名大齡學生,我內心又一次迸發出奮進的動力,在更高的學習階段放飛求學夢想,挑戰自我。
我要感謝嶺南大學鄭國漢校長、冷明明院長及各位專家教授深邃精彩的系列講授,感謝數字中國研究院(福建)原執行院長何昌垂院士親臨開學典禮的教誨,我也很慶幸與各位優秀學員同學習共成長。
——張衛平 2021級學員
民生教育集團
董事會副主席/首席執行官(CEO)
嶺南大學DBA in GDEG項目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得十分密切。此項目注重專業實踐和自然應用,授予學員源于自身管理實踐的,可延續與傳承的、并被世界管理體系所認同的管理理論。它促使學員們形成更“系統化”以及去“碎片化”的思考方式,讓知識和經驗分類儲存,從而衍生出一套管理模型。其中,不少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也掌握了豐富的管理技能的人士都需要一個與其他有著同樣訴求的智者同行的機會,希望通過合適的途徑來恰當地表達出自己在管理中的新發現、新思想,與他人共同探索與分享,進而使自己的管理理念得到創新與升華。
嶺南大學DBA in GDEG項目恰好提供了這樣的機會它著重培養學生將思想和實踐結合的能力,幫助學生得出結合自身經驗的管理理論與成果,教導學生如何針對管理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從而使學生完善個人在管理領域的成長價值。
——姜鏹 2021級學員
中金投資集團 董事長
正高級經濟師
嶺南大學的DBA in GDEG項目雖然才剛剛拉開帷幕,襲面而來的卻已是業界大咖的淵博學識與韜略見地。我非常榮幸能成為第一屆DBA in GDEG的一份子,體會到了這個項目師資的雄厚,學子求知欲的旺盛。在數字經濟來臨的時代,我們勇于擁抱未來!
感謝嶺南大學開辦此項目,也感謝學術支持單位及行業機構給予的支持,讓我切實體會到了這個項目致力于培養國際競爭中具有卓越能力的高級商業管理人才的精神。DBAinGDEG的教育理念體現在學員與專家熱烈的交流中,這個積極引導我們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項目,必將以乘帆破浪的態勢承載各行各業的精英們融入數字化浪潮的理想,推動自己原本認知的再次提升。我熱愛這個大家庭!
——李麗 2021級學員
清華大學建筑學學士、工學碩士
清華同方光電環境
常務副總經理
嶺南大學DBA in GDEG博士課程為企業的高管和專業人士提供國際視野,引領新思維,探索全球數字經濟與治理的發展新機遇。感謝香港嶺南大學和北京清華大學教授們的精心安排,提供了一個多元化的學習平臺,融合理論與實踐,為提升競爭力奠定堅實的基礎。我將以感恩的心迎接挑戰,在過程中體會項目具獨特性和權威師資的優質教育;在理論學習,博士論文和項目實踐三個范疇上提高領導力和最佳競爭力。提升教育理念和價值觀,體驗了DBA in GDEG項目的優勢。
作為DBA in GDEG的一份子,我們應該融入中國新世代發展,邁向數碼經濟、金融保險領域新機遇。順應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的智能發展趨勢,交流分享、學以致用,推動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從而貢獻社會。
——劉樹正 2022級學員
富衛保險集團
香港分區總監
很高興成為香港嶺南大學DBA in GDEG項目的其中一員,DBA in GDEG項目是一個非常寶貴的自我提升機會,讓我可以充分地學習全球數字經濟。
由于我自身擁有經營的企業,并且也有多年的實戰經驗,因此我在學習研究的過程中,得從自身的企業當中獲取素材及數據,將理論和實際經驗緊密結合起來,探索出企業轉型發展的新思路及新模式。對于博士階段的課程,我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學習永無止境,探索未有窮期,我會實事求是地開展學習研究。非常榮幸與教授及同學一起探索其中奧秘,謝謝。
——韓國卿 2022級學員
內蒙古斌欣能源有限公司
董事長
非常榮幸加入嶺南大學商學院全球數字經濟與治理工商管理博士DBA in GDEG項目,與各位同學一起學習;也很高興能與來自五湖四海、不同領域的同學們相聚嶺南,共同探索全球數字經濟和治理之時代課題。由于我的個人工作與數字經濟特別是數字科技緊密相關,所以我對這個項目非常看好,也必將努力學以致用,以全球數字經濟和治理之戰略引領,將企業帶到一個全新的高度,以知識的力量為企業增輝添色。
在此,我很感謝嶺南大學商學院給我提供了這個學習機會!同時,我也非常感謝教授們的傳道、授業、解惑!最后,我借“百戰歸來再讀書”以與同學們共勉,在學習的道路上與各位一起奮斗!
——張衛平 2022級學員
長江商學院EMBA
中山大學工商管理碩士
環球數科集團 董事長
6 項目特色 作為全國首個專為全球數字經濟和治理發展推出的跨學科專業博士學位項目,本項目充分發揮嶺大與內地一流高校在社會科學和商學領域的綜合優勢,同時吸收了國內外相關領域頭部機構的前沿成果與經典案例,聚焦當前中國乃至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的發展大勢與核心議題,圍繞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社會變革中道、法、術、器,貫穿企業數字化從戰略到落地的核心知識與實戰經驗,探索新基建與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新機遇,以及未來的數字化商業模式,培養數字浪潮中的全球引領者,共同推動中國經濟和治理的數字化進程,幫助中國企業實現數字化戰略落地,并將自身發展融入國家和世界的數字化發展之中。
同時,本項目還密切關注行業發展的最新需求,與政府、企業界、社會專業機構乃至國際組織在信息,人才及技術方面構建多方位的交流與合作,促進高新知識和技術的成果轉化。課程涵蓋高新科學技術,經濟學,及工商管理學類等幾大知識體系,結合實用性與學術性,注重方法性和技術性,提高綜合理論基礎和分析能力,以適應不同行業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本項目設置了個性化學制安排,提供“全日制”或“兼讀制”的教學模式,其中“全日制”的正常修讀年限為3年,“兼讀制”的正常修讀年限為4年。學員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及未來工作安排于報名時選擇報讀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掌控學習進度。
7 項目優勢 1、專業化的課程體系
項目課程由嶺大牽頭整合國內外數字經濟和治理領域的權威專家合力打造,并由學術支持單位及相關領域知名教授對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進行了有針對性地完善和研發。整個項目的課程理論講解與案例剖析相結合,經典知識傳承與前沿思想傳播相結合,學科知識面與學員需求點相結合,管理問題挖掘與解決方案設計相結合,全面學習數字經濟前沿熱點,啟發學員的創新變革思維,滿足學員個性化的研修需求。
2、權威的師資陣容
采用多種靈活多樣的特色化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模塊將涵蓋名師名家講授、實戰案例剖析、管理沙龍研討等多個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內容,并將在雙向選擇的前提下,安排博士生導師和實務導師對學員進行一對一的指導。除課堂授課外,還將與國內外知名高校、政部門、大型國企和金融機構、跨國公司和國際組織聯合舉辦游學交流、高端論壇、項目論證等實踐指導課程,使學員能夠從實戰層面把握數字經濟和數字治理的核心與要義。
3、多元化的專業指導
項目師資均為全球數字經濟與治理領域的高級別學者和實務專家,既包括了嶺大商學院、研究生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一流高校中具有較高學術聲譽和社會影響力的著名學者、博士生導師,還將邀請來自世界貿易組織、微軟中國研究院、數字中國研究院(福建)的知名專家和高級管理人員,并將開設企業家現場講座以及政府職能部門人士的政策解讀課程。
4、共享人脈交流平臺
結合聯建機構的深度伙伴網絡,通過與各級政府及其部門、世界一流研究機構、知名國有企業和大型跨國機構,以及相關國際組織共建戰略合作平臺,為學員提供與政、商、學、研各領域專業人士和管理人員交流的機會,使學員能夠通過這些交流平臺深化行業經驗交流,謀求合作機會,拓展社會資源,全面助推事業發展。
8 課程設置 全球數字經濟與治理工商管理博士項目專為跨國企業和內地企業高級管理人員、企業家、政府官員,及其他商務專業人員而設,致力培養學員成為具備國際視野,創新及多元思維的管理人才,提高自身業務能力及關系網絡,保持競爭優勢,讓學員在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上,掌握實用商業及管理領域的探究能力,靈活面對數字時代瞬息萬變的產業趨勢,為成為未來前沿產業領袖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其所在企業在未來的數字化浪潮中乘風破浪提供支持和助力。課程設計兼重修課、研究和實踐,具體分為課堂學習、博士論文和行業實踐三個部分,全日制學員的正常修讀年限為3年,而兼讀制學員的正常修讀年限則為4年。所有學員均需在指定學習期限內完成57學分,方可畢業。
課堂學習(30學分)
所有學員均需在前兩年需修讀10門課程,共計30學分,其中:核心課程8門,共計24學分;選修課程2門,共計6學分。
核心科目涵蓋商業、經濟、社會管治和數字技術等跨學科領域的理論知識及研究訓練。
根據個人興趣和工作領域,學員可從4門課程中選修2門,針對特定主題接受更深入的知識和專門培訓。
博士論文(27學分)
論文研究采用雙導師制,根據所選擇的論文方向,每位學員將獲分配兩位導師,包括嶺大的首席導師及內地頂級學府專家共同負責指導。學員在規定期限前需提交一份論文研究計劃書。在學習后半段,學員將開展論文研究及寫作,并預期于最后一學年進行論文答辯和完成一篇中文撰寫的博士論文,文字要求四至六萬字。
1、宏觀維度:把握當前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發展之道
全球化、管治變革,以及政策分析(核心課程)
戰略管理與創新發展(核心課程)
中國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選修課程)
專題討論(工作坊)|(核心課程)
2、中觀維度:洞悉政府管理、經濟運行、社會治理的數字化轉型之法
數字經濟與創新生態(核心課程)
數字社會治理(核心課程)
數字政府與治理現代化(選修課程)
政策傳播與策略性交流(選修課程)
3、微觀維度:掌握企業自身數字化發展和融入全球數字化進程之術
商業管理研究方法1(核心課程)
商業管理研究方法II(核心課程)
專題討論(工作坊)II(核心課程)
數字時代的營銷和供應鏈管理(選修課程)
9 行業實踐 1、實務指導
邀請本項目顧問委員會專家以及內地外知名高校、政府部門、大型國企、金融機構、跨國公司和國際組織的專業人士圍繞全球數字產業發展前沿問題、“十四五”期間數字化建設總體規劃、共享經濟的發展趨勢與存在問題、人工智能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應用、數字經濟與平臺戰略、區塊鏈技術與數字貨幣應用研究、大數據應用與政府治理創新、物聯網技術發展與產業機遇、全球視野中的新經濟與新金融的融合發展等重點領域進行專題指導。
2、實地考察
按課程需要,組織學員深入華為、騰訊、阿里、百度、字節跳動、微軟(中國)、香港數碼港等數字化頭部企業,以及粵港澳大灣區、雄安新區、長三角和京津冀等國家重點戰略發展區域進行深度訪問,實地學習和考察內地數字經濟和數字治理發展的總體態勢及實踐成果,并了解政府支持方向、行業內生需求和企業發展策略,挖掘合作機會,對接合作項目。
3、高端論壇
按課程需要,組織學員參加全球互聯網大會、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博鰲論壇、達沃斯論壇等國內外頂級論壇以及由國家和省部級主管部門主辦的高級別專業論壇,聆聽大師對全球數字經濟和數字治理行業發展的分析與研判,了解國家數字化建設的總體規劃、政策導向和發展重點,結交行業和產業領域的精英人士,為自身企業發展提供助力。
4、境外訪學
按課程需要,組織學員全球頂級學府,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國際知識產權組織、世界貿易中心等國際組織,微軟、英國ARM公司、韓國三星、日本富士通公司等跨國企業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多層次訪學,幫助學員拓展全球視野,尋找全球發展機會。
10 師資力量 莫家豪
嶺南大學副校長
研究生院院長
林文贊比較政策講座教授
韓群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原秘書長
中國科學院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高級專家
陳弋風
嶺南大學商學院副院長
管理學教授
黃文亮
嶺南大學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教授
電腦及決策科學學系系主任
崔耕
嶺南大學市場及國際企業學教授
國際商學會亞太區執行董事
彭玲
嶺南大學市場及國際企業學副教授
市場及國際企業學系系主任
齊蓀彤
嶺南大學市場及國際企業學系助理教授(教學)
全球數字經濟與治理工商管理博士項目副主任
陳婷婷
嶺南大學管理學系系主任、副教授
劉嘉慧
嶺南大學政策研究副教授
社會政策與社會變遷研究中心署理主任
馮文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李國平
金融科技創新聯盟副秘書長
微軟中國金融行業總監
于建明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冷明明
嶺南大學商學院院長
電腦及決策科學學系講座教授
趙可金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
國際關系學系主任。教授
清華大學全球共同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李靜遠
嶺南大學風險及保險管理教授
財務及保險學系系主任
林德明
嶺南大學管理學副教授(教學)
香港商學研究所副所長
全球數字經濟與治理工商管理博士項目主任
林振聘
嶺南大學會計學教授
梁麗萍
嶺南大學電腦及決策科學學系教授
香港商學研究所所長
孫濤
嶺南大學風險管理及保險學副教授
孟天廣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
數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政治學系副教授
戎珂
清華大學經濟學研究所副所長、教授
鄭路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社會學系副教授
社會與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清華大學數據科學院RONG教授
顧猛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盧先堃
日內瓦萊科中心執行主任
中國常駐WTO前參贊
11 入學須知 授課安排:
集中授課,每一到兩個月講授一門課程。每門課時長四到五天,皆安排在周末期間完成。授課地點視乎教學單位安排,以香港為主,配合全球其他城市授課。授課語言和教學材料以中文(普通話)為主。
*除非項目辦公室另行通知,2024/25學年新生將于2024年9月開學。
課堂出席率:
每一科目的最低出席率要求為七成,個別課程可能對學員的課堂出席率有特定的要求。
考試和評分方法:
學員應根據課程教學大綱中規定的評分規則(如考勤、課堂表現、作業、考試等)來完成該項目,并在各項評分指標組合中(包括考試)取得合格成績。課程的成績評定及審查方法和制度,將按照嶺南大學章程進行。
修業期及學位授予:
學員須于指定學習期限內修畢57學分,方可畢業。全日制學員項目修業期通常為3年,最長學習年限一般不超過5年;兼讀制學員項目修業期通常為4年,最長學習年限一般不超過6年。若學員延長學習期限,則須繳交該年度的「延期畢業注冊費」,2024/25年度為每學期人民幣10,000元。學員在完成所有畢業要求后,將獲得嶺南大學授予的全球數字經濟與治理工商管理博士學位。
“內地申請人須知:嶺南大學的DBA in GDEG學位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境外)高等學校頒發且獲國際認可的博士學位。學員需自行了解和跟進內地個人境外學位證書認證(如適用)的相關規定。
12 入學申請 入學要求:
申請人須持有:
1)嶺大認可之工商管理類或相關專業碩士及以上學位,或相關學術及專業成就證明;
2)10年以上工作經驗,其中6年以上為管理或專業經驗。
未達到以上條件的申請人將根據個人背景作綜合考慮。
招生程序:
2024/25學年的招生申請于2023年10月開始。本項目的錄取將依申請的先后次序進行,有意者請盡早提交申請,額滿即停止招生。
申請必須經由網上申請系統(https://www.LN.edu.hk/admission/apply)提交,所需文件包括:
1)申請人身份證明文件;
2)學位證書/畢業證書及學業成績單;
3)其他相關文件如個人陳述、簡歷、中國學位認證報告、相關專業資格的副本(例如CFA和CPA的成員資格)和工作證明等。
提交網上申請后,申請人應送交推薦表格至兩位推薦人,并由推薦人填妥后以密封的信封直接郵寄到項目辦公室(地址:香港屯門青山公路8號嶺南大學郭少明伉儷樓SEK207室商學院工商管理博士項目辦公室)或以推薦人所在單位電子郵箱發送表格至dgdeg_admission@LN.edu.hk.
所有申請材料(包括申請費用)收到后,才會開始處理申請。
招生人數:
每年招生人數不超過30人。
申請截止日期:2024年4月30日
課程費用:
課程學費為人民幣990,000元(2024/25學年適用),學員于第一學年開始前與第二學年的第二學期開始前分兩期支付。
第一期及第二期學費分別為人民幣540,000元及人民幣450,000元。
論文考試費用(DBA713博士論文)為港幣2,000元。
學習期間(含赴港或境外學習)所有食宿、交通及保險費用一概由學員自理。
若學員退學或被大學勒令停學,所付費用概不退還。
-
香港嶺南大學工商管理博士DBA項目簡章招生信息
香港嶺南大學工商管理博士DBA項目簡章開設專業
溫馨提示:出國留學中介_香港留學中介機構_澳門留學申請_一年制碩士申請是國內一站式升學服務平臺,本頁面從互聯網或學校官網整理了有關招生簡章、招生專業、學校簡介、學校收費標準等信息,為考生了解香港嶺南大學工商管理博士DBA項目簡章提供全方位信息參考,輕松選擇到自己心儀的學校。